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心靈

夕暮超異的色彩
使宇宙寂靜
面對落日
我看見心靈

( 民82年3月28日作,民101年11月10日定稿 )

後語 ( Dec. 14, 2020 ):

所謂的身、心、靈,身是「身體」( body ),心是「心智」( mind, intellect ),靈是「靈性」( s/Spirit,個體 / 宇宙靈性 )。人類有心智,故而能隱約感覺到有宇宙靈性存在,其他動物則否。人類想觸及宇宙靈性,但心智和宇宙靈性之間有本質上的差異。宇宙靈性是不可觸及的,各種哲學思維、宗教行為、淵博的學識、深奧的理論、宏偉的作品、精闢的言論、繁複的名堂等等似乎都未能真正觸及宇宙靈性,因為上述種種都是屬於心智的,而心智其實是一種社會現象。「心智」就是「自我」,完全獨立的、純粹內在的自我並不存在,每一個自我都是與其他許多自我交流互動而產生的,是由種種外在環境、際遇和條件塑造成的,自我其實並沒有主體性。佛陀所說的「無我」( 一切法無我 ) 並不是指「沒有自我」,而是指「沒有主體性」( 一切現象都沒有主體性 ) ,「無我」裡的「我」常意指「主體性」;「無我」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其實並沒有具主體性的自我」,每個人的自我都只是種種條件制約下的產物,不需過度執取。

本詩所言「面對落日 / 我看見心靈」,這「心靈」比較是指「靈性」。「心靈」( mind, heart, spirit ) 基本上是指心智與情感,但也常包含靈性,「心靈」是一個具涵括性的名詞。所謂「我看見心靈」可以指看見自己的心靈 ( 有限 ),也可以指看見宇宙靈性 ( 無限 ),那表達的是有限者與無限者偶然融合的感動與喜悅。本詩其實也未真正觸及宇宙靈性,因為本詩也來自心智。

夜思

端坐夜空
織女星作左眼
牛郎星作右眼
人間在背後

( 民81年 [ 1992年 ]  7月27日作 )

現今評注 ( Nov. 10, 2018 ) : 

兎子象徵智慧,小野兎的機靈常令大老虎望塵莫及,同樣地,有時短詩比長詩更能令人產生無限的感慨。本詩略微帶點兒童詩的風格與意趣;的確,有時兒童詩反而能在簡單之中體現奧秘,正如德國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 ( Novalis ) 認為童話故事是表達神秘「實在世界」的最佳體裁。同時代的詩人 F ‧ 施勒格爾 ( F. Schlegel ) 曾說:“ No poetry, no reality. ”,此處 reality 意指「實在」,而非「現實」,在「實在」裡才有真正的自由與自在。透過詩,洞見「實在」。

晨間

諦聽
花朵與晨霧
之深吻
時空靜謐
存在與消失

( 民81年6月24日作,民101年11月5日定稿 )

現今評注 ( Feb. 14, 2019 ) : 

〈 晨間 〉這首絕句似的短詩看起來很輕盈,其實它很有重量;詩行裡隱含著感傷,尤其「存在與消失」是本質性的哲學問題、生命問題。

晨霧會消失,花朵也會消失,兩者都會再生,但已不是原來那團霧,也不是原來那朵花。人死亡後,身體會分解消失,心識也會消失。佛陀不認為人有恆久不滅的靈魂,若說人有永恆的靈魂,即違反了原始佛法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世間萬事萬物 ( 諸行 ) 皆屬無常而不能永久存在,世間一切事物與現象 ( 諸法 ) 皆屬條件組合 ( 因緣和合 ) 而沒有真正的主體性 ( 無我 )。每個人都會消失,沒有任何人的靈魂可以存在一千年、一萬年,甚至幾億年。但存在與不存在是屬於「世間法」的相對觀念,在「出世間法」的層次裡則無相對屬性。佛陀在世時並不直接回答關於人死亡後是否有生命主體之類的問題,因為那些是無益的「無記」問題。佛陀滅度 ( 去世 ) 後的狀態是不生不滅,非有非無;「涅槃寂靜」中的「寂靜」不是指沒有聲音,而是指「不落入相對」,「涅槃」不是死亡,而是寂滅、煩惱滅盡、空性。

雖然現在這個「我」會死亡而消失,但與「我」類似的另一個人 ( 另一個「我」) 可能隨後誕生,這是根本「無明」的複製作用。「無明」基本上來說就是愚癡、無知,亦可引申為黑洞般的生命意志,那是整體性的、昏昏昧昧的根本意志,類似盲目的原始生命動力。「無明」以這個「我」的世間經驗、特質與言行 ( 即所謂的「業」) 為藍本,再度投射出一個類似「我」的生命,而這個新生的另一個「我」會受到來自宇宙的個人因果反饋。這大約就是輪迴,而輪迴就是一種不斷「複製」與「反饋」的循環現象,一個個類似的「我」在時間的長河裡相續滋生 ( 同時也不斷受苦與受樂 ),相繼消失,生生滅滅,有如泡沫,數之不盡。

這裡所謂的「反饋」是一種類似回聲的反射作用,人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給出善,以後可能得到善;給出惡,以後可能得到惡。這不是道德定律,而是物理定律。宇宙像個巨大的空谷,它會自然地反射聲音,向它發出什麼聲音,就會有同樣的回聲反射回來。但宇宙不是立刻產生回聲,而且回聲的過程也可能受到干擾。人類的所作所為具有類似電磁波的屬性,在宇宙磁區裡會留下記錄。故而「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道理即在於此。

在一部並非佛陀所說的寓言式經典《 維摩詰經 》裡記載,佛陀在毘耶離城弘法時,城中有一位長者維摩詰居士,智慧高超,且和光同塵,是一位成道者。有一次維摩詰生病了,好一陣子沒外出說法,佛陀一一請他的弟子前往探病,但佛陀的十大弟子都不願意去,因為他們以前跟維摩詰居士對話時都吃了不少虧,甚至被教訓,故而不敢再去應對,佛陀只好請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率領眾弟子與多位菩薩一同前往探病。一行人來到維摩詰居士家裡,文殊菩薩大約微笑著問說大居士怎麼生病了,維摩詰回答:「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文殊菩薩進一步問道為什麼會生病,維摩詰回答:「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癡:愚癡;愛:貪愛。)  顯然一位成道者與眾生是一體的,他深深感受到「無明」的作用;成道者與眾生一起執迷,也與眾生一起覺悟。後來維摩詰提出如何進入「不二法門」作為主題,在場多位菩薩一一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最後文殊菩薩請維摩詰發表見解,這時一向辯才無礙的維摩詰當下緘默不語,無所答覆,大家覺得很納悶,文殊菩薩卻讚嘆道:「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原來這時一有言說就是錯的,以無言無語的空寂來回應最為適切。如此看來,維摩詰可與摩訶迦葉並列為禪宗的遠祖,但維摩詰是一位虛擬的人物 ( 應非完全憑空虛構的人物 )。

( 本文中含有些許個人見解,但仍以佛陀在世時與滅度百年內的原始佛教思想為基準,若感突兀,請多包涵,本人無意於宗教論爭。2019年2月14日。)

半睡之夢

不斷內縮
微中子世界
無邊廣闊
攀牆,雙肘 ── 上
牆內星團燦光
雲氣般藍光冷冷
我偷爬了宇宙的外牆

( 民81年5月20日作,民101年12月下旬定稿 )